本篇文章749字,读完约2分钟

随着达鲁伊生物增资扩股的完成,金奎大基因(报价002030,咨询)在达鲁伊生物的持股比例已经下降到47.71%,公司R&D董事李明全资拥有的余江县新城的持股比例已经达到42.29%,是达鲁伊生物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

事实上,据《国家商报》记者调查,在达鲁伊生物新三板上市之前,金奎大基因已经将基因测序领域的第二代基因测序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移交给了达鲁伊生物。对于如此重要的业务变化,金奎大·吉恩没有在公告和定期报告中提及。

由于金奎大·吉恩、达鲁伊·比奥和李明拒绝了《国家商报》记者的采访,截至发稿时,金奎大·吉恩未被公布的原因无法核实。

达鲁伊·比奥和金奎大·吉恩进行了“深度”合作

根据Dari Bio的招股说明书,作为公司产品和服务使用的三大技术之一的高通量测序平台,未来将主要采用金奎大基因与其战略合作伙伴life合作开发的半导体芯片测序技术平台da8600进行体外诊断试剂研发。该公司的基因测序是与金奎大基因公司合作开发的。第二代测序产品主要是半导体测序系统和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检测试剂盒(高通量基因测序法)。

达安基因“下放”前瞻业务未披露

上述招股说明书还显示,2014年10月29日,达鲁伊生物和金奎大基因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明确规定达鲁伊生物和金奎大基因拥有半导体测序系统和早期的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检测试剂盒(高通量基因测序法)进行合作研发;获得的医疗器械证书由金奎大基因签署,形成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归达鲁伊生物所有;获得医疗器械证书后,金奎大基因将委托公司生产相应的医疗器械,并以优惠价格出售给公司。

达安基因“下放”前瞻业务未披露

从这个角度来看,以上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达鲁伊生物的高通量测序平台是基于金奎大基因和战略合作伙伴life开发的平台;第二,基因测序由达鲁伊生物公司和金奎大基因公司合作完成;第三,获得的医疗器械证书由金奎大基因签署,形成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归达鲁伊生物所有。

《国家商报》记者从业界了解到,测序是分子诊断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包括第一代基因测序和第二代基因测序,其中第二代基因测序是一项前瞻性技术。

广州一家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基因领域专家告诉记者,上述高通量测序是第二代基因测序。

记者了解到,在达鲁伊生物与金奎大基因签署的项目合作协议中,金奎大基因在定期报告和每日公告中没有提及任何内容。

上述“项目合作协议”还表明,高通量测序平台主要采用金奎大基因与其战略合作伙伴life深度合作开发的半导体芯片测序技术平台da8600进行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

业内一些专家告诉《国家商报》,在基因测序产业链中,首先要有一台机器,即上面的测序平台,然后相应的测序产品要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上实现。测序仪器的生产门槛很高。迄今为止,伊卢米娜是世界上第二代测序仪器中最好的,其次是金奎大基因的合作伙伴生命。金奎大基因与生命公司开发的测序平台可能是金奎大基因在合作过程中本地化的生命产物。

达安基因“下放”前瞻业务未披露

根据金奎大基因的公告,2012年初,金奎大基因与中国人寿的全资子公司魏莹吉杰成立合资公司,成立飞达安诊断产品(广州)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3502.6万元(下同),其中金奎大基因投资1488.605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2.5%;魏莹吉杰投资2013.995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7.5%。金奎大基因表示,它补充了Buffee的优势,并在开发中进行合作,旨在扩大和完善公司在分子诊断领域的技术平台优势,丰富其产品线,提高和保持其在分子诊断领域的竞争力。

达安基因“下放”前瞻业务未披露

金奎大·吉恩还表示,基因测序技术也是一种分子诊断技术。该公司与全球基因测序行业最著名的公司之一生命公司的合作表明,该公司非常重视该领域的技术开发。起初,该公司与life合作开发第一代基因测序技术,但未来的发展目标肯定是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

此外,金奎大基因和达鲁伊生物的主要业务与体外诊断试剂(ivd)有关。然而,近年来,国内ivd市场总体发展速度保持在15%~20%的增长率,其中免疫诊断是主导市场,分子诊断是增长最快的市场。

根据达瑞生物的招股说明书,达瑞生物未来产品和服务使用的三大技术之一——化学发光技术平台,是由控股公司金奎大基因的相关人员建立的新技术平台,以管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为平台的技术核心。

至于达鲁伊生物承担的金奎大基因相关人员建立的新技术平台,在《金奎大基因史公告》中也没有披露。

据了解,免疫诊断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同位素放射免疫分析(ria)、胶体金、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时间分辨荧光(trfia)、化学发光(clia)等技术的演变,因此上述化学发光技术是目前免疫诊断领域最具前瞻性的技术。

达鲁伊的大多数核心技术人员来自金奎大

根据上述项目合作协议,第二代测序产品由达鲁伊生物和金奎大基因共同开发。虽然上述协议没有显示双方各自的R&D人员,但《国家商报》记者发现,达鲁伊生物的一些研究人员曾在金奎大基因工作过。

根据生物的招募说明书,生物的核心业务和技术人员是、、杨、。

李志雄,2007年7月至2011年2月,在广州达鲁伊抗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达鲁伊生物)工作,担任科研部项目经理;2011年3月至2014年4月,在中山大学金奎大基因有限公司工作,担任免疫诊断部化学发光平台经理;自2014年4月起,他在广州达鲁伊抗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工作,担任化学发光平台项目经理。

从上面的简历来看,李志雄的职业生涯只是在免疫诊断领域,而免疫诊断和基因测序的分子诊断是完全不同的领域。

万勇,2007年3月至2014年3月,在中山大学大安基因有限公司工作,负责核心原材料部门。2014年4月至今,他在广州达鲁伊抗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工作,担任cd-dst平台经理。

根据万勇的简历,他曾经担任过金奎大基因核心原料部门的负责人,这似乎不能表明他在早期从事过分子诊断研究和开发。

杨,2009年4月至2012年8月,在中山大学基因有限公司研究院工作,担任项目经理;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他在中山大学金奎大基因有限公司研究院工作,担任产品设计与评估部经理;自2013年9月起,他在广州达鲁伊抗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工作,担任核酸诊断平台经理。

另一个核心业务和技术人员李玲玲主要负责营销。因此,在生物的上述四位核心业务和技术人员中,似乎只有杨涉足分子诊断领域。

同时,国家商报记者查阅了生物的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简历,发现该公司监事钟之前曾在基因担任核心技术人员,邓传欢是生物研究部的项目经理,高级管理团队没有相关的人员。

标题:达安基因“下放”前瞻业务未披露

地址:http://www.nl4h.com/nyxw/5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