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59字,读完约6分钟
宋益康王菲
根据最新宏观数据,中国7月份出口同比下降8.3%,明显低于预期和此前的数值。7月,pmi处于繁荣和衰退的边缘,制造业的衰退也在加速。一系列宏观数据的表现并不理想,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不减。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并逐渐放缓,中国的经济奇迹要赶上多少优势?许多学者之间有分歧。在这些问题上,《中国商报》最近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当代经济基金会学术委员林毅夫。
林毅夫认为,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后发优势很少,自主创新是必要的。然而,在传统的成熟产业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在许多行业,中国还可以通过合资、并购或在发达国家设立R&D中心,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发达国家的技术。它还可以通过吸引投资邀请他们在中国建厂。这些创新方式成本低、风险低、见效快,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保证,应继续倡导。
中国商报:过去,我们把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归功于后发优势。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率下降,后发优势减弱。那么,“十三五”期间未来五年我们的后发优势是什么?
林毅夫:我不同意中国后发优势不再存在的观点。中国目前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7600美元,美国为54000美元,德国为48000美元,日本为38000美元,韩国为26000美元,是中国的几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表明劳动生产率高,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整体技术和工业水平。因此,我们的工业和技术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虽然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家电和一些制造业方面确实走在了世界前列,但这些行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发达国家已经退出了这些行业。从全球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中国大部分产业仍处于中低端,空的产业升级仍然很大,也可以向中高端发展,后发优势依然存在。
据报道,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世界制造业展览会上,25个展馆中只有3个是高科技展馆。在这22个传统产业的展厅中,中国占据的面积非常小,而且位置也不显眼。观众基本上对看中国展品不感兴趣。人们渴望看到来自德国、日本、韩国、瑞典和美国的产品,这些国家的传统产业比我们的技术含量高得多。
最近,我对设备行业做了一些调查。中国的许多产品在世界上排名第一,但许多相同的设备,我们的产品价格只有德国的一半或更低。有些售价500万美元的设备只有一小部分核心部件,但价值200万美元,是从德国或日本进口的。事实上,我们的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
我把我国目前的工业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仍处于追赶阶段的传统成熟产业。中国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我们可以通过合资和并购的方式在发达国家建立R&D中心,也可以通过吸引投资的方式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先进的产品和技术。
第二类是一些走在世界前列的行业,如家电行业,这些行业需要自主研发来实现产品技术创新,以继续引领世界。
第三类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比较优势已经逐渐丧失。需要考虑的是帮助一些合格的企业走向品牌、R&D和市场渠道管理。绝大多数加工企业帮助他们在海外低工资地区建厂,并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将gdp(国内生产总值)转化为gnp(国民生产总值)。此外,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建材行业产能过剩,技术还很新,在世界其他地区仍有很大需求。对于这些行业,我们需要帮助他们走出去,在海外创造“第二个春天”。
第四类是手机和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他们的R&D主要基于人力资本,而R&D周期特别短,几乎不需要资本。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弯道超车的方式,利用中国巨大的人力资本、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完善的工业配套设施等优势,与发达国家直接竞争。大众创业和创新的机会主要在这些行业。
第五类是资金投入巨大、R&D周期长、国防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根据市场规则,它们可能很难发展,这需要政府提供直接的财政支持。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征是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实际上是依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中国不同产业与世界前沿的技术差距不同,有效的创新和升级方法也不同。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差异,在有效市场的前提下,实施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因地制宜地引导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尽管中国一些行业产能过剩或失去了比较优势,但美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小,产业升级仍然很大,投资机会很多。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依然很好。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中国经济学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如何定义中国经济学?
林毅夫:我很高兴这个问题能吸引每个人的注意力。在1995年《经济研究》出版40周年之际,我写了一篇关于本土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祝贺文章,指出只要我们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我们就可以期待中国在21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体,经济学的研究中心将逐步向中国转移。届时,中国经济学家将比其他地方的经济学家更好地把握中国经济的脉搏,他们对中国经济的解释和理论将随着中国经济现象对世界的影响而成为世界性的理论,其中将有许多世界级的大师。21世纪将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21世纪将是中国涌现大量经济大师的世纪。
经济学是解释社会和经济现象的简单逻辑系统。在这个逻辑系统中,哪个理论在世界上是重要的和有影响的不是逻辑本身,而是取决于这个理论所解释的现象的重要性。发生在世界经济中心的现象是最重要的经济现象。
当研究经济问题时,这个简单的逻辑系统必须是抽象的,保留几个重要的社会和经济变量,抛弃不太重要的变量。在成千上万种可能的经济变量中,哪些应该保留?只有那些生活在这种经济中并对其社会和历史非常了解的人,才能在众多可能的社会经济变量中保留一些重要的变量,即所谓的“先登上月球”。
总而言之,任何经济理论都是经济学家在研究他们所处时代和社会的问题时提出的逻辑解释。因此,任何经济理论都是地方性和民族性的,没有世界性的理论。然而,重要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现象对世界有很大的影响,解释这些现象的理论将被认为具有重要意义。
日报:在一些经济学家的思想和理论的影响下,西方发达国家改变了很多经济政策,实现了经济繁荣。你如何看待经济理论在现实中的指导作用?
林毅夫:理论不是来自空.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世界,并在此基础上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理论都是从过去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这有助于人们理解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找到改善经济现象的方法。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所以经济理论不是普遍适用的。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总是被新理论抛弃。
20世纪70年代末,当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非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也在经历经济转型。然而,根据当时主流理论实施正确转型政策的国家经历了经济崩溃、停滞和持续危机,其发展绩效和稳定性比转型前更差,而实现经济稳定和快速发展的少数国家都实施了当时被认为是错误的渐进和双轨转型政策。这里应该强调的是,并不是违背主流理论的政策会成功,而是这些成功国家的经验。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理论的目的是认识和改造世界。主流理论似乎解释了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不如发达国家,但问题是根据这种理解制定的政策没有得到成功实施。原因是目前的理论大多是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和现象总结出来的,理论的适用性取决于条件的相似性。所谓两淮是橙,两淮是苦橙,发展中国家的条件与发达国家不同,所以这些理论的应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发达国家自身的条件也在变化,它们的理论也必然会不断变化。因此,有必要总结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提出新的经济理论。
每日新闻:在中国经济学家大量涌现的时代,一些致力于鼓励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基金会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作为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的成员,您如何看待该基金会成立的意义?
林毅夫:我认为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可以发挥以下作用:第一,鼓励大家深入了解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转型的经验,探索它们成败的逻辑,然后提出新的理论。
第二,每个学者的理论创新都是盲目的。因此,需要一个互相学习的交流平台。基金会可以促进交流和辩论,使人们对他们所研究的现象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第三,基金会也是一个推广的平台。我希望学术界根据中国的经验提出的理论能够与国内外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学者进行交流。世界人口的85%仍然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共同愿望是赶上发达国家。中国的情况更类似于发达国家。因此,从中国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理论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更有价值。
标题:专访林毅夫:中国后发优势依旧明显
地址:http://www.nl4h.com/nyxw/4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