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159字,读完约13分钟
今年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增速较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放缓5.9个百分点和4.3个百分点,增速明显回落,但近期趋于稳定。展望下半年,扩大重大项目投资,实施稳健增长政策审计,振兴现有金融资金,放宽城市投资公司债券发行条件,恢复房地产市场,加强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将促进投资稳定。然而,企业自主投资意愿弱、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投资能力有限、ppp模式进展缓慢、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效率低下仍将困扰投资形势的改善。综合判断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2%左右,继续保持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低增长率和基础设施投资高增长率的格局。建议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和ppp模式建设,降低长期融资成本,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
一,当前固定资产投资的七个基本特征
(1)投资增速大幅下降,近两个月明显回升
今年以来,与宏观经济增速下降相对应,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下降趋势。1-6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增速较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放缓5.9和4.3个百分点。最近,投资显示出稳定的迹象,5月和6月的增长率逐月上升,分别达到10%和11.4%,比上个月分别增长0.6和1.4个百分点。投资价格指数继续下跌至99左右。剔除价格因素后,上半年实际投资增速为12.5%,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
(2)三大投资领域全面放缓,基础设施是支撑投资的主要因素
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1-6月分别增长9.7%、19.2%和4.6%,增速分别放缓5.1、3.6和9.5个百分点。三大领域总投资规模占总投资的74.5%,带动投资增长8.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是支撑投资增速的主要因素,比总投资高7.8个百分点,其中交通、仓储和邮政投资增速较快,同比增长20.9%。
在主要行业中,1-6月高耗能行业(不含石油加工行业)投资增长8.6%,增速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低于制造业投资增速1.1个百分点。设备制造业(不含仪器制造业)投资增长11.2%,增速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但比制造业投资增速高1.5个百分点。
(3)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增加
行业方面,1-6月,第一产业投资占比2.6%,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占比41.1%,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比56.3%,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是稳定投资增长率的主要力量。即使不包括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投资(不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生产及供应行业),年增长率仍为14.1%,比总投资高2.7个百分点。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服务投资增长30.2%,同比增长8.8个百分点。
(4)中部地区投资增速较快
1-6月,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投资分别增长10.1%、14.9%和9.9%。中部地区投资增速继续高于东部地区,区域投资结构得到改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分别放缓6.2、4.3和8.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分别放缓9.7、8.3和10.1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取得一定进展,投资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中部地区稳定投资政策较强,投资形势总体相对稳定。西部地区面临能源需求低、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低迷等诸多不利因素,导致投资大幅放缓。
(5)私人投资增速明显放缓
1-6月,民间投资增长11.4%,同比下降8.7个百分点,与6年来首次整体投资增速持平。民间投资占总投资的65.1%,与去年同期持平。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2.3%,比私人投资高0.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疲软反映出企业不愿意独立投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稳定投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到位资金增长率降至个位数
1-6月,投资基金同比增长6.3%,下降6.9个百分点。资本覆盖率(到位资本/投资完成率)为1.1,也低于同期历史水平。其中,国内贷款同比下降4.8%,累计增速连续4个月为负,信贷资金约束明显。自筹资金同比增长8.6%,增速下降8.1个百分点。
(7)新开工项目增长缓慢
1-6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不含房地产开发)19.2万亿元,仅增长1.6%,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为历史同期最低水平。其中,1亿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缺口更为突出,新开工项目比例远低于往年60%左右的平均水平。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不含房地产开发)76.6万亿元,增长3.7%,同比下降10.8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的底部没有得到充分证明
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底部还没有得到充分证明。尽管投资增长率最近已经稳定,但可持续性仍有待检验。投资领域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缺乏自主投资意愿,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投资能力有限,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进展缓慢,资金无法有效进入实体经济。
(一)企业不愿意独立投资
今年以来,对外贸易增速低于预期,产能过剩矛盾依然存在,生产者价格指数连续40个月下降,工业企业利润受到明显侵蚀,自主投资意愿不强。1-5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0.8%。考虑到同期企业投资收益的快速增长,扣除投资收益后主营业务利润将进一步下降。工业制成品库存增长率持续下降,pmi制成品库存指数低于繁荣-萧条线,工业企业整体仍处于去库存化阶段,缺乏投资和扩大再生产的意愿。此外,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向下调整,房地产企业投资开发的意愿也明显下降,这体现在征地面积大幅下降,到位资金增长率下降到个位数,新开工住房面积持续下降。私人投资者对市场很敏感。主要基于私人资本的制造业投资(私人投资占85%以上)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私人投资占70%以上)的增长率同比大幅下降,表明它们对未来的预期并不乐观。
(2)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的投资能力有限
受公共财政收入低增长、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和债务偿还高峰期的影响,地方政府可用于投资建设的财力明显不足,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的能力较弱。1-6月,公共财政收入增长4.7%,土地出让收入下降38.3%。此外,作为基础设施的主要建设者,地方融资平台由于政府信贷的脱钩和土地市场的叠加而变得冰冷,这大大增加了融资成本和难度,也大大削弱了投资能力。
(三)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缓慢
政府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市政公共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拓宽投资资金来源。目前,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1043个ppp项目,总投资1.97万亿元,但项目签约率不到20%。项目收益率低和市、县级基层政府10%的财政红线低是ppp项目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4)资金尚未有效流入实体经济
央行先后通过中期贷款、长期贷款、抵押补充贷款、降息和RRR降息向市场提供流动性。这些措施保持了金融市场适度的流动性,基本稳定了市场预期。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下降,7天回购利率降至3%以下,为近五年来的最低水平。自4月份以来,一年期债券收益率已下跌逾80个基点。但是,货币传导机制并不顺畅,长期利率也没有明显下降,仍处于较高水平。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得陡峭,10年期和1年期国债之间的息差扩大到100多个基点。可以看出,这些资金没有被有效地引入实体经济,更多的是以债务展期和投资股票市场的形式留在金融体系中。1-6月,投资资金来源的国内贷款同比下降,与非金融类公司新增中长期贷款13.1%的增幅形成鲜明对比。企业融资成本仍然偏高,融资难和融资贵的矛盾继续困扰着投资和经济稳定。6月份,非金融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7%,考虑到出厂价下降等因素,实际利率将会更高。
第三,下半年投资增速有望回升
(一)下半年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
第一,投资扩建重大项目。在加快信息网格油气、医疗卫生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食品水利、交通运输、油气矿产资源保障等重大网络工程等七大工程包建设的基础上,国家积极规划新兴产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现代物流和城市轨道交通四大新工程包。这11个项目涵盖基础设施、节能环保、高端制造业和老年人医疗保健,投资巨大的空空间。
第二,稳健增长政策的实施审计将有助于促进重大投资项目。由国家审计署统一部署的稳步增长政策执行情况审计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审计对象包括各级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重点是重大项目的实施。对水利、铁路、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涉及面广、资金数额大、实施难度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第三,加快振兴现有财政资金、地方政府债券互换和加快预算执行将提高政府的投资能力。政府出台了财政资金统筹使用计划,盘活各领域的“休眠”财政资金,统筹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优先保障民生支出,增加资金有效供给。地方政府债券替代现有债务的金额已达2万亿元,可为地方政府节省约1000亿元的利息支出。此外,今年以来支出预算执行进度明显加快,1-6月财政盈余同比减少3172亿元。上述措施将提高政府投资、引导和推动的能力。
第四,放宽了城市投资公司发行债券的条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近放宽了城市投资公司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和数量限制,允许部分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鼓励优质企业为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建设发行债券。预计基础设施部门的资金来源将会增加。
第五,房地产市场显示出复苏迹象。随着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优惠政策逐步出台,一些房地产企业及时加大了促销力度,房地产市场已经复苏。1-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9%,商品房销售总量增长10%,扭转了15个月和14个月的累计负增长局面。随着销售回升,房地产库存消化加速。待售住宅面积连续两个月大幅减少。5月末,住宅销售面积减少121万平方米,6月末减少191万平方米。根据央行对城市储户的问卷调查,第三季度准备购买住房的居民比例比第二季度增加了0.9个百分点。预计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长率将受到销售复苏的推动。
第六,降息和RRR降息、信贷资产证券化、保险投资基金等措施。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今年以来,一次降息、两次RRR减息、增加50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建立3000亿元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等措施相继出台,银行体系信贷供给能力增强,将直接帮助大型基础设施项目。
(二)年度投资增长预测
综合判断显示,下半年投资增速将有所回升,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将达到12%左右,但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低、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高的“两低一高”基本格局仍将继续。
第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降低长期融资成本
(1)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建立政府、银行、企业和社会在重大项目上的合作对接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和资金对接平台,保障重大项目资金供给。二是必要时发行一定数量的长期建设债券,支持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项目。三是统筹实施重大项目用地,及时办理重点项目用地手续。第四,允许一些稳定投资压力大的地区提前启动一批条件成熟、社会急需的“十三五”工程。第五,充实重点项目储备,选择重点行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的重点项目,将其纳入项目储备。
(2)加快公私合作模式
一是中央安排ppp项目前期费用,支持地方政府开展ppp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签约和实施。二是加大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税收优惠政策和ppp项目引导资金的支持力度。第三,强化地方政府的绩效约束机制,对地方政府违约实行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的清算扣款制度,有效保护民间资本的合法权益。第四,为ppp项目制定标准化的合同文本和分行业合同,并提供更加详细和可操作的实施指南。第五,总结和完善已实施的ppp项目的可复制和可扩展的经验,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三)降低长期融资成本
一是充分利用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盘活银行体系现有信贷资产,提升信贷投放能力。第二,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长期稳定、低成本资金的能力。三是制定政策,促进保险资金在实体经济中的直接投资,从而促进保险资金向实体经济的流动。四是清理整顿金融顾问、咨询服务等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现象。第五,引导商业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服务,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第六,完善多层次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体系,大力发展直接股权投资。第七,大力发展民营银行、小微银行和社区银行,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
(4)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
一是进一步取消和下放投资审批权限,有效解决前置程序复杂、效率低下、行政审批附带中介服务不规范、收费不合理等问题。二是解决不同审批部门下放不同步的问题,推进土地、环境评估、安全等审批权限同步下放,提高审批权限下放的综合效果。三是清理审批项目相互超前、相互制约的局面,提高审批效率。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研究组
组长:朱宝良
成员:王徐平圣张乾荣刘鹏胡祖泉邹汉宇
作者:胡祖泉
标题: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达到12%左右
地址:http://www.nl4h.com/nyxw/4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