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44字,读完约9分钟
蔬菜和猪肉等新鲜食品的可追溯性是中国食品安全中多次提到的话题。经过几年的试点和“幕后准备”,消费者已经能够追踪他们在超市购买的一些新鲜食品的来源生产者。
6月25日,商务部在北京举行了“超市溯源体验活动启动仪式”和“电子溯源”微信公众账户启动仪式。从此,利用公共号码的“扫描码查询”功能,消费者可以查询肉类和蔬菜的产地和流通的全过程信息。然而,《中国商报》记者发现,超市大多数生鲜食品的包装上都没有印有二维码。这一缺陷的背后是企业的观望。
展示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信息
食品溯源不仅检验食品质量,也检验政府、生产企业和超市的信息化水平。
将于10月1日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第42条规定,国家应建立食品安全全过程可追溯系统。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食品的可追溯性。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和保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建立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合作机制。
事实上,“可追溯性”并不是一个新事物,但现在它使用了数据库和物联网等技术。北京市商务委员会“肉类和蔬菜流通追溯系统试点建设项目”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即使没有企业使用新的科技手段来电子化信息,也有内部销售和采购的记录,这是企业必须做的。”
传统的纸质记录、一维码、条形码和二维码虽然携带不同的信息,但都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食品生产过程中一个或多个环节的信息。然而,如何通过这些环节,向消费者透明地展示信息,实现真正的可追溯性,是政府主导的可追溯系统所希望实现的。
自2010年以来,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启动了肉类、蔬菜、中草药、白酒等产品的电子可追溯系统建设,探索利用物联网等技术手段解决产品可追溯性问题,为食品安全治理提供帮助。
《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正常市场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明确指出,商务部率先利用物联网构建重要产品可追溯体系,形成“源头可追溯、目的可追溯、责任可追溯”的信息链。
目前,全国共有58个大中城市分五批进入商务部牵头的肉类和蔬菜电子追溯试点系统,覆盖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目前,已在前三个试点城市的11000家企业建立了追溯系统,每天上传200多万条数据,对3万多吨肉类菜肴和中草药进行信息追溯管理。中央平台已经积累了8亿条回顾性数据。支持茅台(600519,九八)、五粮液(000858,九八)、张裕、泸州老窖(000568,九八)、古井红、京芝等八家贵州、四川、山东、安徽白酒企业开展试点。目前,所有试点项目已经完成并通过验收测试。
北京的“安心肉”可追溯系统成立于2009年,电子“电子可追溯”项目始于2012年6月。截至目前,北京肉类电子追溯已覆盖11家生猪屠宰企业、8家大中型肉类批发市场、21家大中型连锁超市的522家门店、99家标准化蔬菜市场、106家肉类专营店和4家餐饮企业的545家门店。自2013年蔬菜电子溯源启动以来,试点的范围和品种包括:八里桥农产品批发市场(00061,古坝)的一个马铃薯品种,家乐福和华联连锁超市的50家门店,石景山区的19个蔬菜市场和17个方便食品商店,以及5个汽车直销品种。
二维码还没有完全推广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的上述工作人员说:“事实上,最复杂的是数据链,这也是最困难的。当你到达终端时,它实际上是打印,这和超市的原始流程是一样的,只是它是如何被反映出来的。例如,有一张猪进入市场的检疫票,所以当它们到达屠宰场时,猪的源信息进入我们的系统。然后,屠宰的具体信息——何时屠宰、由谁屠宰……将被传送到商务委员会的平台,直到屠宰后从仓库中出来,运送到哪里,以及由谁接收货物。超市终端也与我们的平台相关联。这样,电子秤可以在打印时选择一种方式来打印该信息,例如使用流行的二维码。这样,只要扫描完手机,消费者就可以追踪产品。”
据上述人员介绍,北京肉类电子可追溯系统整合了多项新技术,通过不断探索可以复制和推广,同时蔬菜的可追溯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在肉类方面,通过激光雕刻检疫标志、rfid芯片绑定等技术的综合应用,穿透了所有流通环节的“数据孤岛”,形成了“一猪、一码、一物一码、一生一死、终端自毁”的信息追溯链,实现了食品安全供应链的技术创新。
电子可追溯系统使食品来源可追溯,目的地可追溯,责任可问责,使肉类和蔬菜流通透明,并使食品安全责任明确。专家表示:“电子溯源可以形成市场逆转机制,促使生产者和经营者从源头上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确保食品安全,从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使消费者放心消费。”同时,还改革了政府管理模式,实现了对肉类和蔬菜流通全过程的无缝监管。”
追溯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查询。其中,前三个环节主要由企业承担,政府部门搭建统一的数据平台,创建统一的信息查询渠道。消费者在超市购买肉类和蔬菜产品时,可以通过查询终端或手机扫描查询产品的可追溯性信息,掌握产地信息和流通过程。
家乐福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商报》:“在我们超市购物后,我们需要将信息发送到商务委员会的网站,然后在打印时链接网站信息。这需要我们调试内部网络和电子秤。对于建立电子可追溯系统,政府将给予资金支持,我们将不断更新信息,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e可追溯系统是一项创新措施。目前,欧洲已经建立了可追溯系统,但相关信息只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共享,不对消费者开放。”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的一名工作人员说:“事实上,没有必要增加超市的成本。经过调试,近两年生产的电子秤可以用于电子溯源系统。目前,北京的电子可追溯性还没有全面铺开。这是因为QR码需要在超市终端打印,这些打印好的标签需要在工商部门备案,不能随便播放。”
虽然电子可追溯系统已经推广了几年,但《中国商报》记者发现,仍有一些城市仍在使用数字代码,二维码尚未完全实施。消费者在查询时不方便手工输入数码。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智能手机的使用越来越多,全面推广二维码的条件也越来越成熟。下一步,在城市中使用二维码将成为一种趋势。在谈到可追溯系统建设中政府与企业的职责分工时,专家表示:“如果政府在前一阶段在指导和支持可追溯项目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那么下一步政府应该逐步转向制定规则和标准。政府属于政府,市场属于市场。经过深入的宣传和指导,政府已经退出了直接的项目支持和指导,并可能做更多的规划、标准和宣传。其他更具体的工作由企业完成和投资。市场有必要认识到,在可追溯产品和不可追溯产品之间,消费者选择可追溯产品,这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可能愿意加入可追溯系统。许多企业已经采取了行动。现在可追溯产品的市场份额仍然相对较低。"
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有关食品可追溯性的法律法规。今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上,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肉类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守卫表示,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欧盟国家都要求建立食品供应链追溯机制。在许多欧美国家,不能追溯到源头的食品被禁止进入市场。
追溯力的限制
食品追溯系统具有“确认责任”、“召回”、风险管理和信息记录三大功能,可以锁定问题产品的流通链和流通主体,有助于实现产品召回,有助于进行更深层次的风险管理。跟踪+可追溯性=可追溯性。一方面,“可追溯性”有利于企业的过程控制,另一方面,有利于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对产品信息进行追溯。它促进产品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并促进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
但是,在王守卫看来,上述追溯体系的有效性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它仍然需要政府部门、科技界、工业界和其他方面的努力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可追溯系统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不应该夸大其词。食品可追溯性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对食品生产链信息的追溯——以个体识别为信息载体的食品追溯系统;二是生产链信息政府监管数据库建设。然而,目前我国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仍处于第一层次,大多数食品可追溯体系只涉及生产链中的某一环节,没有实现生产链的整体可追溯性。有必要在国家一级建立一个可追踪的数据库,以实现产品信息和中央数据库信息的协调管理。”王守卫说。
他说,从根本上讲,追溯系统不能自动确定责任主体和问题的根源。要实现更好的食品安全管理,还必须依靠监管部门的执法和企业内部的质量安全控制。“当系统确实需要问责时,它仍然依赖于人的管理,这是对可追溯系统的准确评估。换句话说,这个追溯系统不是万能的。并非所有的食品安全问题都可以通过追溯系统得到解决。事实并非如此。这只是控制风险或确认责任和召回的一种手段。”
王守卫认为,目前国内可追溯系统更多的是负责“信息记录”的功能,但在信息的广度、深度和准确性上存在问题,如可追溯的批次或个体信息不清晰,种植或养殖、加工和流通的某个环节信息有限,产业链覆盖不全,无法实现整体可追溯。
“例如,与诚信相关的动物防疫和检疫信息是成功追溯的关键。有些企业缺乏诚信,对输入的信息没有真正的保证。此外,一些可追溯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低也影响了信息的“联姻”。此外,一些公司担心商业秘密会被泄露,并随意更改信息。”
标题:食品追溯“扫一扫” 并非食安万能药
地址:http://www.nl4h.com/nyxw/2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