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5字,读完约4分钟
7月30日,京津冀签署协议,到2020年形成京津冀区域电动汽车综合公共充电网络。在国家层面,即将出台《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指南》、《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和修订后的电动汽车充电国家标准等政策。
这些长期困扰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如充电设备标准不一致、社会资本难以进入、单一盈利模式等,将会找到解决办法。面对未来有望突破1000亿元的收费市场,各方资本开始加速海滩布局。
虽然这些关于收费设施的纲领性文件尚未正式发布,但《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了一些知情人士后了解到了一些相关内容。
据了解,这些文件量化了未来的收费基础设施建设目标。计划到2020年,国内充电和替代电站数量将达到12000个,充电桩数量将达到450万个。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比例也将从目前的4:1提高到接近1:1的标准,整个充电市场的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如果仅靠市场潜力不足以真正推动收费设施建设,更重要的是解决一些关键问题。例如,针对充电设施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北京市科委双信处处长徐新超表示,新的充电国家标准的出台将重点解决这一问题,统一充电插座尺寸和通信协议标准,确保不同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可以用同一个充电桩充电。
同时,关于收费设施的盈利模式,CCID咨询投资部总经理吴辉表示,收费服务的盈利模式在可预见的时间内难以盈利。当国家发布这些文件时,经济将是一个关键点。将有一个总体建设计划和一些收费设施的财政补贴。
针对社会资本的进入,BAIC新能源执行副总经理王克峰向《经济参考报》表示,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各种资本都想进入充电桩领域,但没有“洞”。因此,在这一系列政策中,将明确哪些主体可以进入这一领域,如何建设以及如何盈利。
有了政策的保证,各方资本都有信心进入收费市场。2015年,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在内的各方社会资本在收费市场的投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首先,整车企业各尽其责。7月16日,国内第一家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北汽新能源公司、青岛特呼公司、冀东物资贸易公司联合投资2亿元成立北汽特呼公司,这也是中国第一家致力于城市公共综合充电站建设和运营的充电合资公司。
不仅大型国有企业,私人资本和外资都在大力投资收费市场。青岛特殊呼叫公司计划到2015年底在全国40个城市建设7万至10万个充电终端,投资超过10亿元。力争在3年内占据全国收费市场的50%以上。今年1月,外资背景的富电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华茂中心中国核心商务区建成了第一座光伏智能充电站。
上市公司也经常赚大钱。重庆力帆最近成立了全资子公司“重庆力帆新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亿元,主要从事电动汽车大型充电及更换设备的制造、组装和销售。万马股份有限公司(报价002276,咨询)投资5000万元成立合资公司,推进收费设施建设。科禄电子(报价002121,咨询)也宣布,已投资近6亿元人民币在充电网络智能云平台项目。
同时,汽车充电市场也引起了企业家的关注。深圳充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振飞表示,该充电网络拥有1500个公共充电点,覆盖中国150多个城市。
随着政策的推进和社会资本的大量进入,国内收费设施的布局已经开始清晰。吴辉表示,未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央企将主要布局在高速公路上。城市中的收费网络形成一个以私人资本为主的城市局域网,与主干道网相连,形成一个庞大的收费网络。
同时,面对火热的充电桩市场,一些专家提醒市场不要对规划过于乐观。例如,三年前,《电动汽车科技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底,中国要建设40万个充电桩,2000个充电站和换电站,但至今没有实现,推进充电设施普及的难度不可低估。
标题:社会资本加速布局千亿市场
地址:http://www.nl4h.com/nyxw/5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