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0字,读完约4分钟
“京津冀的协调发展是对政界的一大考验,而不是对学术界的考验。”北京市社会科学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韩凯在最近由北京市社会科学协会联合主办、天津市社会科学协会承办的第二届京津冀协同发展研讨会上说:“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目标与路径’,特别是将原规划的‘目标与愿景’改为‘目标与路径’。”组织者的提议是最后的润色,它充分反映了战略发展的世界形势和社会科学界的焦点。”
时隔一年多,第二届京津冀发展论坛在美丽的海河汇聚了来自京津冀社会科学界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
“研讨会旨在发挥社会科学协会的‘桥梁纽带’和智库的重要作用,加强京津冀社会科学协会之间的合作,共同搭建学术研究交流平台,共同为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持。”天津市社会科学协会党委书记金芳华说。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与会代表围绕有序缓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落实三地功能定位的战略重点,围绕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要内容,进行了广泛讨论、深入探索、集思广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建议、新对策。
“京津冀一体化的关键是协同,困难也是协同。协作开发涉及广泛的利益和复杂的利益。这是一篇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文章。如何突破行政区划和市场壁垒的束缚?”天津市科协副主席白景梅认为,要形成目标一致、措施统一、功能互补、利益相关的体制机制,做好顶层设计和科学论证。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京津冀协调发展也需要创新驱动。
“在一个区域创新系统中,企业是创新系统最重要的微观组成部分和核心力量。企业创新驱动着整个区域的创新,在整个区域的创新中起着市场主体的基础性作用,对区域的创新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准确地认识和有效评价区域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丛屹表示,京津冀地区的企业创新能力不如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京津明显表现出“京津双核”的特征,河北省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北京和天津在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效率方面都处于全国一流水平,但投入的绝对量相对较小。然而,河北省企业创新各项指标全面落后于京津,尤其是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效率方面,反映出京津冀企业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京津过于集中。
丛屹认为,京津冀地区应该加快高端发展战略。基于国内市场的需求,本土企业应该取代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角色,创造自己的高端价值链经济发展模式。同时,要明确政府职能,完善相关制度,通过激发市场活力来调动社会资源。在三地行政体系中,还应围绕协调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积极探索如何打破行政区划,积极探索政府行政与社会管理的合作机制,帮助企业充分利用或整合京津冀地区的资源,提升创新能力。
对此,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曦辉认为,应该从以创新促进分工的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来考虑。一方面,创新促进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分工,体现了产业链的跨区域分离,不再是一个完整的部门甚至是一个产品,而只是形成最终产品的某个环节或阶段的专业化。由于不同环节对发展条件有具体要求,这表现在不同环节区域专业功能的深化。另一方面,它深化了区域间的合作,深化了产业链中的分工,集中体现在区域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上。由于京津冀在资源和市场上各有优势,产业链各环节对生产经营条件的要求不同,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将深化京津冀功能的专业化,提高区域生产力和产业竞争力。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京津冀地缘相连,相互靠近,地理整合,文化多样,历史渊源深厚,交通半径适宜,协调发展基础深厚,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京津冀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区域功能定位,既强调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又注重发挥三地的比较优势,突出了协调发展、促进融合、增强协同的基本理念。它体现了坚持“棋局”和增强整体性的战略思想,突出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和互补的基本思路和发展方向,同时立足于现实基础。
标题:京津冀协同创新为发展注入源动力
地址:http://www.nl4h.com/nyxw/3783.html